今年是国家法官学院成立40周年,作为人民法院教育培训战线上的一员,我由衷感到高兴。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看,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,但与个人生命和职业生涯相比,40年又着实不短。40年斗转星移,40年日新月异,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在澎湃的时代大潮中激起许多绚烂浪花。
屈指算来,我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快21年了,审过案、接过访,也从事过政工工作,其中培训工作的时间是最长的,总共有8年多,前后跨越20年。作为现任国家法官学院安徽分院的院长,我曾先后三次到分院任职。这些特殊经历增进了我对人民法院教育培训事业的感情,也使许多往事,历历在目,难以忘怀。
难忘第一次任职期间,在基层法官轮训中的历练与成长。2004年6月,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用三年的时间把基层法院法官轮训一遍。这年7月,我从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,恰逢国家法官学院安徽分院公开招聘教师,条件很高,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才能报考。我有幸在50多名考生中,通过笔试、面试成为被录用的4名教师之一。在省高院政治部帮助工作半年后,2005年年初,我被分配到分院从事教学工作。记得第一次接到讲课任务时,领导并不放心,多次当面指导,让我和另外一名同事强化学习,认真备课。正式讲课时,从台上一眼望去,济济一堂的学员中竟有不少基层法院的院长、庭长,让我这个“菜鸟”平添了许多紧张。除了承担教学任务,我还负责编写学习资料,刊印的“黄皮书”印了1000多册,很受学员欢迎。2006年冬天,基层法官轮训即将结束,省高院组织开展全省法院统一考试,我作为巡考人员被派到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巡考。我和驾驶员从合肥一路南行,从芜湖坐汽车轮渡过长江,然后翻山越岭花费7个多小时,日暮时分才到。而现在从合肥到黄山乘高铁只要1个多小时,可以说是天堑变通途!2007年,我被评为全省法院基层法官轮训优秀教师,虽然这时我已交流到立案庭工作,但这份鼓励始终伴我前行。
难忘第二次任职期间,在服务脱贫攻坚中的付出与收获。2016年9月,我回到分院任副院长,分管教学、论文等工作;2018年因院长工作调整,我开始实际负责分院工作。当时正是全国脱贫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为服务大局,我们提出“法治扶贫”的工作设想,得到省高院党组的重视与支持,同意使用20万元培训经费开展相关工作。我们在两年时间内采取送培训、送书籍到基层的方式,对大别山区、淮河之滨、皖北平原尚未脱贫的金寨、岳西、颍上、萧县等2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法院进行智力支持。高端的师资、实用的书籍、悉心的指导,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法院干警的欢迎和肯定,我们也从中进一步强化了社会责任,增加了从事培训工作的荣誉感。
难忘第三次任职期间,在战胜新冠疫情中的坚持与担当。2021年9月,我离开工作两年多的高院政治部,第三次到分院任职,担任院长和党支部书记。当时,新冠疫情肆虐,培训工作正经历“寒冬”。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,我们没有选择“躺平”或“投降”,而是主动作为、积极应对,80%以上的培训班通过线上方式举办,并加强微课程研发。在最高人民法院“法信杯”2021—2022年人民法院网络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中,分院选送的3部微课程分获一、二、三等奖。此外,只要社会面病例清零,我们就见缝插针举办地面培训班,学员凭“绿码”、戴口罩即可参训,同时拉大桌椅距离,随时监测体温,做好预案,防范疫情传播风险。2022年年底,分院的同志们相继“中招”,迎来黎明前的“至暗时刻”。大家发扬斗争精神,有的“低烧不下火线”,咬牙坚守岗位;有的居家办公,躺在床上还用手机联系工作。在负重前行的忍耐、坚持与付出中,我们终于迎来疫情结束、春暖花开的2023年!
这三段不同时期的培训经历,为我的法院职业生涯烙下难以磨灭的培训印记,必将成为我一生珍藏的记忆!
站在4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,在当今变乱交织的世界,“70后”的自己何其有幸,生在和平的中国、富裕的中国、强大的中国;又何其有幸,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建设者、见证者、受益者。事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兴旺、个人之所以能够日益进步,无非是因为顺应了时代需求、服务了时代发展。
站在40年的历史节点前望,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,需要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。我们要肩负时代使命,强化责任担当,全面落实“大培训”工作要求,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贡献力量!
来源:人民法院报·4版
作者:单其文(作者系安徽省法官培训学院院长)
见习编辑:杨鸿 |联系电话:(010)67550939 |电子邮箱:fyxw@rmfyb.cn
新媒体编辑:杨梦娇
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,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,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